1871年11月11日法国《画报》(L’Illustration)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53岁专访
近来,人们广泛谈论“国际工人协会”以及该组织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卡尔·马克思。我们是如此好运,竟然如天上掉馅饼般获得了这位神奇人物的肖像照片和他那鲜为人知的详细生平事迹。我们即将拜读的文章是精心之作;我们认为其中的细节信息来源非常可靠。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我们在此并不打算一一评说文中阐述的思想观点,因为我们发表此文以飨读者的目的是仅做资料参考之用,单从这个角度看,他们肯定会对我们的做法心存感激。
如今,围绕着“革命”这个主题并行着两种思潮:一派是空谈理论(空想社会主义),另一派追求学说的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流派当中的大师们恋恋不舍的是传统,言谈之中充斥的是89、92或是93时期的标语口号,他们的诉求往往脱胎于时下流行的上千种中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第二个流派摒弃一切过去的东西,只按照实验主义的方法探寻未来社会的奥秘,其理论基础建构于用科学的方法在人类的结构、解剖学、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展开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该流派希冀通过对个体器官的研究而提出适用个人的法律条文,同时根据人类种族的特性来确定公法和国际法。空谈派的代表人物有卡贝、普鲁东、斯图亚特·穆勒、路易·布朗、重农主义者等。科学派的理论源泉可追溯到巴克纳、达尔文等所倡导的学说和医学理论的发现。本文在此无意对新型革命方式展开详细的介绍。我们只想简单说明一下,卡尔·马克思属于科学派。
在经过一段动荡不安的生活之后,卡尔·马克思现今生活在远离伦敦的一个街区,那里几乎相当于农村,在卡姆登镇。我曾去他那位于梅特兰公园的家里拜访过他,那是一所小房子,但又如同蜘蛛网的中心一般吸引着新世界和旧世界中主张社会革命的所有信徒前往。跟布朗基被称做“公民”一样,人们称呼马克思为“博士”。博士当时有50多岁,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极富魅力,如果要我说的话,我所能说的就是,他长得既不像躁狂型的疯子,也不像嗜血者或者巴比耶眼中的英雄模样。
鲜为人知的年轻马克思肖像特刊,当年流亡伦敦的马克思在其寓所接受了法国记者的采访。孤品!
版画下方的注释意为:国际共产主义领袖,卡尔马克思
内部刊有超过满满一篇篇幅的千字长文,介绍马克思的政治革命活动。
马克思博士出生于1818年,身高比一般人稍高一点。他精力充沛,身材矮壮,结实,如果不是让他痛苦难耐的哮喘常年折磨着他,似乎可以活到100岁;他看起来体魄强健,如同一个构造得十分坚固的堡垒足以抵抗住来自外部的所有袭扰,但是肺气肿从内部掏空了他强壮敦实的身体。
马克思博士的头颅硕大而有力,由厚实的颈项和宽宽的双肩稳稳托住,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他满意之至(法语的“头”含有“首领、首脑、领头人”等义,空想派视马克思为该派的领袖,这里是比喻用法—译者注),因为他身上拥有构建新型社会的诸多元素。其面,透着思想的光辉,由白色后梳的长发以发际为界围出一个神采奕奕的轮廓,映衬着数不清的皱纹,这些都是日夜冥思苦想的印记。其额,高高耸起,洋溢着智慧的光芒,昭示着大脑叶异常发达的程度,经由额下舒展的浓眉再延展至眼部;眼睛呈褐色,跟西班牙的烟草颜色一样,深嵌在眼眶之内,从中闪烁的光芒反射出的是有些干瘪的眼皮和黑眼圈,皆因刻苦钻研和挑灯夜战所致。其鼻,根宽如巴尔扎克,——按照相士的说法,象征着无与伦比的大智慧——;高鼻梁安然挺在富有弹性而饱满的具有斯拉夫典型特征的双颊之间;鼻翼两侧深深的法令纹向下延伸,逐渐消失在嘴角,与圆润性感的双唇衔接;唇上半覆盖着的是浓密短髭,相连于唇下所蓄的茂密、花白、尽显家长式威严的胡须。
1853年,他发表(用德语)《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这是一部针对普鲁士政府和德国资产阶级的抨击性著作。
在他的朋友们被科隆的法庭判罪以后,马克思多年不再参与任何政治斗争活动,专心去大英博物馆埋头读书,徜徉在卷帙繁复的典籍中,而大英博物馆也为那些渴望探寻政治经济学深奥理论的读者储备了相当珍贵的文献资料,与此同时,他积极与《纽约论坛报》合作,以英国特约通讯员身份为该报撰写署名文章,一直做到美国内战爆发前,在这一时期,他发表了大量有关欧洲和亚洲时政方面的重要文章。在投给该报的这些文章中,涉及反对帕麦斯顿子爵外交政策内容的以小册子的形式在英国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