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探求科学经纬脉络

1961年4月21日 美国时代周刊TIME报道加加林进入太空

航空航天, 1961, 伟大工程, 史上第一或关键贡献, 重大事件, 重大发明

1961年4月21日 美国时代周刊TIME报道加加林进入太空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俄文:ГАГАРИН Ю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3] ,英文:Yuri Alekseyevich Gagarin [15] ,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苏联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也是第一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

加加林身高159厘米,白俄罗斯人,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 。1955年从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参军。1957年在契卡洛夫第一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结业,成为红旗北方舰队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1960年被选为航天员,加入苏联共产党。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身着90千克重的太空服、乘坐重达4.75吨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加加林因此立即驰名全球,他荣获列宁勋章并被授予苏联英雄和苏联航天员称号。1968年3月27日,他因一架双座喷气式飞机坠毁而罹难,年仅34岁。为纪念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俄罗斯把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宇航节。

  • 1934年3月9日,加加林出生于苏联莫斯科西边防的格扎茨克镇。
  • 1941年5月,加加林开始上学,一个月后德国军队侵略苏联,他的学业中断。战争结束后,他又返回学校学习。
  • 195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柳别尔齐职业中学,成为受训冶金工人,并继续在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学习 。
  • 1955年,加加林以优异成绩从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进了航空学校,开始在奥伦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  。
  • 1957年,加加林被推荐到奥尼堡第一契卡洛夫空军飞行员学校并正式参军。后来还成为苏联北海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同年,加加林还在毕业当天迎娶了瓦伦蒂娜·伊万诺夫娜·戈尔巴乔娃 。
  •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空军学校的学员们奔走相告。当学员们问加加林“以后会怎样时,加加林答道:“是人飞上去的时候了。”
  • 1959年10月,加加林向苏联空军指挥部递交志愿上天报告,他写道:“为发展苏联航天事业,我迫切希望进行航天试飞……” 。
  • 1960年3月,加加林开始在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同年,加加林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而后被选作太空飞行的第一人。
  •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在108分钟内围绕地球轨道运行4万千米。
  • 1963年,任宇航员培训计划主任。
  • 1967年,他完成了联盟号飞船首次飞行的培训准备工作,成为科马罗夫上天的替补航天员。
  • 1968年3月27日,在例行的试飞中,因飞机坠毁而逝世

历史背景: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与美国间的冷战持续不断,两大政治体系对立的大国总是试图寻找不冒任何军事对抗的风险而置对方于死地的方法,竞相发展人造卫星和发射载人飞船的“太空竞赛”便是两个超级大国施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和政治手腕而无军事冲突风险的战场。苏联、美国都力图在航天科技发展上领先对手,取得优势。正是在那种历史背景下,苏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抓紧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

1960年苏联和美国的太空竞争正处于最关键的时刻,两个国家都希望因第一个把人类送上太空而赢下第一盘。尽管安全系数还不是那么大,苏联仍然觉得要尽早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甚至冒着可能的失败风险。

选拔训练:

1959年10月,苏联首位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全国展开。加加林从3400多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入选者中的一员。

1960年3月,加加林被送往莫斯科,开始在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在训练中,加加林凭借其坚定的信念、优秀的体质、乐观主义精神和过人的机智成为苏联第一名宇航员。1960年,加加林加入苏联共产党。

在莫斯科中心东北约40千米的契卡洛夫区,有一座名噪一时的新兴城市,人们称为星城。加加林他们就是在这里参加航天培训的。当时这里仅是一个飞机场,所有训练设施还正在建造,很不完善。所挑选的6人人人都进行了4~5次的失重训练,40多次跳伞训练,95次离心机实验……加加林无论在掌握科学新知识、长时间关在绝音室里,还是在离心机上进行令人头晕地旋转,都奋勇承担最难的任务且样样第一。他还待人友善,富有幽默感,进行社会工作,顾及家庭,成了全队的“精神中心”,被大家认为是航天员们的加加林,以致没有他,很多事都搞不起来。

科罗廖夫很快就注意上了这个机灵、眼尖的加加林,并让他第1个坐东方号飞船的驾驶舱熟悉情况。在发射时间临近时,需从“6人突击小组”中挑选出第1个登天的航天员。苏联英雄卡马宁向国家委员会介绍了这6人后说:“他们都作好了飞行准备,很难说谁好谁差。但航天员们必须挑出一个。

据悉,加加林原来是第3后选人,但由于心理素质和政治背景等原因,最终成为登天第1人。当时赫鲁晓夫指示,第一名航天员必须是纯俄罗斯人,因此使条件很好的乌克兰族的航天员季托夫只能为后备航天员。科罗廖夫评价加加林是集“天生的勇敢、善于分析、吃苦耐劳和谦虚谨慎”于一身的人,因此他又从“6人突击小组”中被选为第一个航天使者。在发射那天,人人手心都撞着一把汗,而加加林表现却十分镇定,直到起飞前他的脉搏一直维持在每分钟64次左右,这令医生们都吃惊不已 。

飞前惊魂

1960年10月24日,为载人升空做试射准备的火箭在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发射塔上爆炸,导致战略火箭军元帅米特罗凡·涅杰林丧生,一支科研专家队伍也全军覆没。为了给加加林这次首航做准备,苏联方面一共进行了7次试射,其中有2次以失败收场。一次是飞船留在地球轨道上未能返回;另一次是飞船在回地球的过程中被烧毁。当时舱中还有许多动物均罹难。总计7次试射中最后两次成功了,在1961年3月进行的,距离最后的载人飞行不足一个月。其中,3月25日的那次试射成功地进行了飞船着陆前飞行员的弹射伞降,被广泛视为准备工作已完全做好的标志。

苏领导层得到消息,美国人也在准备载人航天。对于当时正在各个领域与美国激烈竞争的苏联来说,一切都不能再等了。1961年4月3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立即进行载人发射。

由于地面技术故障,加加林的首次太空飞行差点夭折。为他合上舱盖的“东方”宇宙飞船的主要设计师奥列格·伊万诺夫斯基说:“我跟宇航服的主设计师费奥多尔·沃斯托科夫一道将加加林送至舱前,帮他‘躺’上坐椅。舱盖合上、锁死。突然,我听到总设计师科罗廖夫通过对讲设备发问:‘舱盖是否正常合上。是不是没对准。’我回答说:‘没有,一切正常。’他说:‘不正常。气密传感器没反应。’科罗廖夫冷冷地说:‘为检查接触情况还能做什么。来得及把舱盖拆下重装吗。’我遂对科罗廖夫说:‘来得及。只是请告诉尤里,我们会开盖。’”舱锁上的32个螺母被拆掉,盖子终于打开。伊万诺夫斯基发现加加林微抬起左胳膊,透过袖子上的小镜子凝视他,并低声吹起了口哨,那是一曲经典老歌,“祖国听得到,祖国知道……”舱盖再度锁上,螺母重新拧紧。真空计的指针没有摇摆,密闭性能良好。后来,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承认,是他们那里的一盏指示灯出了问题。

首飞太空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点0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于10点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加加林于是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他所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在他108分钟的太空飞行过程中,加加林由上尉被晋升为少校。

“东方1号”载人飞船是一个球形太空舱,其外形设计旨在消除地球引力影响。该航天器仅能维持1人驾驶控制,并不具备宇航员乘坐时着陆的功能。不同于之后的俄罗斯航天器,比如:“联盟号”,“东方1号”并未装配推进器帮助航天器着陆时减缓速度,因此,加加林在着陆前必须在距离地面4英里处弹出太空舱 。东方1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时,轨道的近地点为169千米,远地点为315千米,轨道周期是89.3分钟,从发射到返回历时108分钟。

落点偏离

火箭将东方1号宇宙飞船带入的轨道,其远地点比既定值高出100千米。地面测控寄望于飞船制动系统启动,但却提前4秒停止运行,因为有个零件坏了,从而导致导致加加林未能在预定区域着陆。

参与筹备加加林首次太空之行的科研者最担心的其实是人类能否承受得了失重的影响,心理健康是否会受损。很多人都特别忧虑,在宇宙的无垠黑暗当中,我们或许无法战胜孤独,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因此,这次飞行选择了自动模式,唯有在突发险情时,宇航员才能手动操作,但为此需要输入一个被装在信封中的密码。当时,“125”这个数字堪称绝密  。

飞船的返回并不顺利。预定的降落位置应为莫斯科以南400千米,但实际降落地点为莫斯科以南800千米的一片耕地中。落地后加加林还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安然返回地球:“地犁得很松,很柔软,甚至还未干。我甚至未感觉到着地。我简直不相信我已经站立着。”据说加加林穿着橙色飞行服向一名妇女和一个牵着一头牛犊的小女孩走去。当他被问道是否来自太空时,加加林微笑着说:“是的,我来自太空。”加加林随后用通讯设备与指挥控制中心联系,报告自己的位置。一小时后搜救人员发现了他。

凯旋授勋

加加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行后,全世界都对他挥手致敬,莫斯科以极其隆重的仪式欢迎凯旋的航天英雄:礼炮在轰鸣,欢腾的人群在喊叫,豪华的护送队,为加加林加冕大大小小的国家勋章。在这次历史性的飞行之后,加加林荣获列宁勋章并被授予“苏联英雄”和“苏联宇航员”称号。

 

 

 

 

 

 

 

 

 

 

 

 

  • 航空航天
  • 20世纪
  • 美国 纽约
  • 著作书籍
  • 古籍善本
  • 19610421
  • 版权所有, 部分说明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谬误或侵权,请与我方联系

我们提供藏品数字版本服务,如需学术交流,敬请垂询

友情链接:静远嘲风 图研素材站

凿空科普博物网 HISTORY OF SCIENCE MUSEUM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04529号-9     

Privacy Policy / Terms of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