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12月10日 法国《画报L’Illustration》报道戊戌变法失败出逃香港的康有为英国记者专访
本报整篇文字内容背景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戊维新变法失败了后,康有为在英国人的保护下逃至香港转往日本。一位英国记者采访了逃至香港的康有为并刊文报道了晚清的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以及康有为本人对光绪帝及变法运动的看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全文译稿:
大清历史的转折点
我们根据从大清发来的电报连续的报道了一些由事件,日期和人物组成的历史故事,对于这些事件背后的原有却不大了解。
最近在清朝发生了一些很不寻常的事件。我们掌握的最有把握的信息可以概括如下:年轻的光绪帝在一些改革派分子的影响下开始进行一系列彻底的改革;然而受到清廷满洲高官重臣及军队拥护的慈禧太后却逼光绪颁发了废黜自己的诏令,处死了大部分的改革派分子而且同时也有随时处死皇帝本人的可能。根据一篇发自北京的电文:北京到处流传着这样的消息,“皇帝已沦为了阶下囚,只要下任皇帝被选好,可能就会被毒死,然后朝廷会对外宣告皇帝死于某种疾病“。
这的确是非常惨痛的一页历史。但是除了都知道的这个结局之外,事情的发展经过又是如何呢?这肯定是年轻的改革派皇帝与顽固的旧势力慈禧太后之间的权力争夺的结果,可是谁有能告诉我们真的发生了什么事呢?
康有为,皇帝的御教,被称为“现代的孔子“在这个运动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之一。在逃脱了朝廷的镇压后,康有为来到了香港并接受了一位英国记者的采访。他的叙述被发表在《香港电讯报》和《上海日报》上,这将成为后来的历史研究者的重要线索。
在康有为的讲述开始,他重新讲述了慈禧在与光绪关系破裂以及此次政变之前的所作所为。他对太后的体态描述是这样的:中等身高,苍白脸色,高挑鼻梁,丹凤眼,敏锐而又高深莫测的眼神。对太后的道德作风是这样概括的:没有受过教育,对欧洲既是什么都不知道也是什么都不想知道,属于沉迷权力的旧势力。只要是她掌权,他就不会拨给军队比最少的经费多一分的钱。但是她会花掉数以万计的银两去修建她的宫廷花园。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她的铁膀重臣乃李鸿章。但之后,被弃用了。慈禧开始重用恭亲王和雍禄,还有一位极富野心的太监李莲英。
但是,既然光绪帝已经成年了,在1889年,就应该宣召新皇帝登基。老一辈的摄政太后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光绪帝的生母而是他的叔叔咸丰帝的一位嫔妃。慈禧太后想法设法把光绪帝变成一位走秀场的模特从而达到自己掌握大权的目的。于是她就想尽办法把皇帝变成一位庸人,给他喝有毒的药酒,让他成为整日与仆人打牌戏耍的昏君。
她一直都以为自己达到了目的。直至有一天这位被认为带有女性气质以及孩童般的幼稚的皇帝重新振作了起来。可能是那几年皇帝本人由于害怕故意哄骗了太后。他开始学习英语和法语,对西方文明越来越感兴趣而且开始信任那些能够给他指出大清病症所在之处的官员。
与日本开战所带来的惨痛结果对他来说是第一个危险信号。当他看到俄国,德国,英国一个接一个在大清划分租界的时候,他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颤抖。就在德国人占领胶州湾当天,他在太后面前表达了自己的极为悲痛与不满并表达了他想自己掌权的态度。
康有为就是在这个时候走上历史舞台的。这位年轻的官员,出于自己过人的智慧,成为当时大清改革派的领军人物。光绪帝在物色人选的时候听到了有关康有为的言论。这位“女性气质过于严重的昏君“突然显得志在天下。他决定让康有为在总理衙门陈述他的观点主张。
一月3日,这位改革派在大清帝国的外交部官员面前陈述自己的变法主张。从一开始他就感觉到了气氛有点不对。雍禄质问他为什么要去改变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戒律。康有为答道,老祖宗们又没有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本身就是一种改变。既然是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那么这场会议就不会有什么结果。光绪帝之后就让康有为直接给他奏陈改革主张。
大清历史上的其他一位先帝要是看到康有为的奏折会作何感想呢?但是同时,大清官员中又有谁敢去向先帝们呈递这样的奏折呢?
康有为称道:应该扫除大清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戒律,传统作风。只要古老大清的东西存留下去,什么改革都不会成功。愿吾皇追随日本天皇与俄国彼得大帝推动改革的脚步改革吾朝!而且首先让朝廷内的重臣们前往先帝皇陵让他们发誓一定要帮助彻底改革大清。应该重新审视大清律令,重整朝纲。为此,需要接受竞赛制度,研读西方各行各业论文。吾皇身旁应该簇拥着年轻的对西方观念完全接受官员,这些官员不会因为改革触及到他们自身利益就停止不前。应该效仿西方政府设立十二位部长制度,合适的时候还应该聘用西方使臣。在每个省份都应设有立法委员会,保障十二个省份的公共教育事业,发展卫生事业,用新型的技术去耕种农业发展商业。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应该再流向宫廷而是要用来修铁路造军舰,以便把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富有。
康有为在向光绪帝呈递变法主张时同时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两书。这两本书得到光绪帝的赞赏,光绪帝自此可能成为大清的彼得大帝!
接下来的6月12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6月16日,光绪帝一改以往“透明人“的风格走到了变法前台,破例接见了以为既不是总督又不是部长级别人物的康有为。
这次大清皇帝与变法革新领军人物的会晤将会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之一载入史册!在这所神秘的皇宫里,像神一般存在的真龙天子与变法革新教父在一间没有多大名气的宫殿里面对面交谈。这可是违反了大清遗留下来的百年的祖训啊 ! 但同时又是即将改变大清四万万民众命运的改革运动的序幕 !
这次会晤之前,光绪帝也刚刚得到消息,俄国人霸占了旅顺港与大连湾。他的面部显得特别的焦虑与不安。皇帝很瘦但是却显得身体很好的样子。他的脸色很是苍白,手指细长,眼神中流露着罕见的善意。康有为站在他面前,所有的仆人都被叫了出去。在整次会谈中,光绪帝时不时地注意着窗户,像是在防密探偷听。
皇帝说:“爱卿的两本书特别适用,很有学习价值。”
康有为答道:“大清今天的弱势是由愚昧与变革的缺席而造成的。”
“的确如此,这些保守派的官员们正在坐吃山空。”
“我大清现在已经处于很劣势的地位,但是现在弥补过错还为时未晚。普法战争后战败的法国很快就恢复了元气。为什么我大清在与日本交战失利后连连任人宰割呢?因为法国总统梯耶尔(普法战争后)就曾公告全国实施全国各行业的改革,大家要力争上游把国家建设得强大起来然后再收回失去的土地。顿时,法国全国上下一条心。但是在我朝,我们一直保留着那些只会在改革的路上起到反作用的老顽固官员们、、、、、、
卑职请求万岁勇敢的从舞台后方站出来,走到改革的最前方。陛下怎么可以指望这些顽固派臣子们自行推动改革呢?他们对西方一无所知,既没有学过也不可能再去学习了,他们没有这股精力了。“,康有为继续说着。
“朕没有这个权力啊!朕哪有驱逐这些官员的权利呢?太后自己紧紧掌握着这些大权,虽然对这些老顽固朕心知肚明,他们根本没有在意西方观念的变化跟没有去学习西方文明。”光绪帝惆怅地回答道。
“朕也清楚西方学校里学的都是实用的知识,然则吾朝则不然 、、、西方国家再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蛮夷了。他们今天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文明。可惜的是文武百官们还是一点都不直觉。”天子思绪追忆着过往慢慢地说着。
会晤最终以一个玩笑结束。“陛下已经用欧洲的方式嘉奖了李鸿章与张荫桓,这已经是在效仿欧洲了,陛下何不下诏从此宫廷礼仪一律西化?”这位现代化地智者开玩笑道。
皇帝抚以一笑,康有为退出了宫殿。
我们都清楚这次见面带来的结果。光绪帝在接下来地七月八月九月连续下了多道诏书,直接打脸顽固派的代表,西太后。他恨不得在一夜之间改革全国。康有为在他呈递的诏书里一再强调改革是需要渐进的,重中之重在于建立改革步伐。于是,光绪帝创建了京师同文馆这所大学,解散了不计其数的闲散职位,他创建了农业改革委员会,颁布新闻出版自由法令,采取西方阳历纪年,他还深度地改革了国家财政管理机构,设置年度政府财政预算等。
吃惊过后,顽固派立马愤怒了起来。在光绪帝连续撤职了四位一品官员包括礼部尚书后,当他开始改革国家行政之基——科举考试的时候,这些官员又围在了太后的身边期望行动起来。
9月17日,一道专门下给康有为的诏书震惊全国。康有为被下令到上海报社工作。这是光绪发出的第一道疏远令。
翌日,康有为从皇帝手中拿到了两手谕。“爱卿可知吾朝正在经历一个动乱的时期啊?太后与朕矛盾甚深,她现在慌张了起来。今朕位几不保。爱卿与同僚商量出对策来,朕现在焦急万分哪!”
第二条手谕上写着:“朕令你前往上海报社,实为违背朕的心愿。朕内心的苦楚实在用笔墨难以形容。爱卿尽快前外国找寻解救朕的方法,毋得迁延观望。朕深为爱卿的忠贞所动。当务之急乃保住性命。朕希望有朝一日爱卿还能辅佐朕改革天下。此乃朕最后愿景。”
光绪给康有为的第二道手谕可以被看作是这位年轻的时运不济的皇帝的最后遗愿。从18日开始,由老太后策划的镇压手段就展开来了。光绪帝的多位心腹一律被斩,戊戌六君子被杀。京城被恐惧森森地笼罩了起来。
至于康有为,服从了他的主人的交代以后,立马南下,在英国使馆的帮助下逃脱了追捕。他如今的愿望是流亡至英国。康有为在结束与香港电讯报地访谈时说到:“英国是世界上最公正地国家,它两次拯救了土耳其,英国政府不会不管大清皇帝的。”
事实的确如此,在康有为及其同僚甚至光绪帝本人与大不列颠政府之间有一种默契。但是,只要是大清想要走上西方文明之路,在英国与俄国之间,改革派应该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对英国来说是一次外交的失败。即使事实如此,这也不能成为我们笑话大清改革运动失败的理由,更何况这次运动的开创者是一位努力想成为像彼得大帝与梯耶尔总统一样的大清皇帝 !
(旅法学者 张震 译,版权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