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 苏联邮票 空间站对接纪念邮票 3全 方联 志号4808
“礼炮”系列中的1~5号空间站是苏联研发的第一代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于1971年4月19日发射,1971年10月11日坠毁,在轨175天,绕地2929 圈,飞行距离约1.19亿公里。“礼炮1号”总长约12.5米,最大直径4米,总质量18.5吨,可居住 6 名航天员,其核心任务是进行对地观测和太空实验。
“礼炮1号”空间站。空间站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三个主要舱段组成,包括主控制系统、方位与运动控制系统、发动机姿态与机动控制系统、远距离通信系统、电源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等, 并装有各种试验、照相摄影和科学实验等设备。为了实现太空对接和载人运输,“礼炮1号”设有一个飞船对接口。在轨期间,“礼炮1号”空间站与“联盟 11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 3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工作生活24天, 完成了植物种植等一系列医学和科学实验。此后至1977年苏联又相继发射了“礼炮2号”至5号4 个空间站,这些都属于第一代空间站。第一代空间站以技术探索为主,只配备了一个对接口,所携带的氧气、燃料和食品等物资都比较有限,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时间比较短,而且空间站在轨运行寿命也比较短。虽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第一代“礼炮”系列空间站的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已经从规模较小、飞行时间较短的载人飞船,转向规模较大、运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试验阶段,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不久之后,苏联研制了容积更大、结构更复杂的第二代空间站——“礼炮6号” 和“礼炮7号”。“礼炮6号”空间站于1977年9月29日发射,1982年7月 29 日坠毁,在轨1764 天, 绕地28024 圈,飞行距离约11亿公里。“礼炮6号”由过渡舱、工作舱和中间室等3个密封压力舱以及科学实验仪器舱和两个非密封舱组成。
“礼炮6号”先后成功对接19艘“联盟”号和4 艘“联盟T”号载人飞船以及12 艘“进步”号货运飞船, 共有苏联、波兰、东德、古巴等9个国家16批合计33名航天员进站工作683天,出舱活动3次,其中两名航天员列奥尼德·波波夫和瓦列里·柳明创造185天飞行记录。在轨运行期间,“礼炮6号”完成了大量科学观测、地球资源观测、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和技术实验。此外,还进行了大量半导体、晶体生长实验和用结晶炉及合金炉进行的金属冶炼实验。
“礼炮6号”空间站。1982年4月19日,“礼炮7号”空间站发射入轨道,5月13日,“联盟T-5”号飞船载航天员别列祖瓦和列别多夫进入轨道并于14日与“礼炮7号”对接成功。“礼炮7号”运行期间,航天员基茨姆、索洛维耶夫和阿特科夫创造了在轨时间237天的新纪录,航天员进行了6次舱外活动,累计时间近23小时。航天员共进行了涉及各个方面的120多项实验,拍摄了1万张地球和太空照片,极大地丰富了空间科学宝库,取得了大量的成就。作为第二代空间站,“礼炮6号” 和“礼炮7号”配备了两个个对接口,将载人与运货分开, 可与“联盟”号系列载人飞船和“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同时对接, 提高了燃料、水、食物和其他消耗品等物资的补给能力, 延长了空间站寿命和航天员在轨时间,也标志着苏联空间站从基本工程研制向实用型的转变。